记者18日从全省减灾委员会会议上获悉,入梅以来,湖北省经历了5轮强降雨天气过程,截至7月17日,全省农业受灾面积3197.05万亩,成灾1368.54万亩,绝收395.41万亩,水产业、畜牧业不同程度受损及部分生产设施遭受毁坏,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75.24亿元。
据介绍,湖北省种植业受灾面积2802.57万亩,成灾面积1368.54万亩,绝收395.41万亩,直接经济损失97.2亿元。畜牧业因灾死亡猪95984头、牛3741头、羊18286只,禽类474.32万只,损毁大量栏圈、禽舍、道路等设施,直接经济损失10.67亿元。水产业受灾面积394.48万亩,其中精养鱼池186.89万亩、稻田综合种养107.11万亩;水产品逃逸损失37.66万吨(其中小龙虾3.96万吨),损失渔业机械23118台套,泵站813座、涵闸726座、网箱19.08万口,直接经济损失63.16亿元。农机业全省各地农机受损数量达到10.4万台(套),受灾农机合作社883个,机具库棚受灾面积70.56万平方米,直接经济损失4.21亿元。
暗灾方面,阴雨天气导致农作物生育期推迟,早稻生育期普遍推迟7-10天,结实率降低。持续降雨不仅影响早稻生产,还影响晚稻移栽;中稻分蘖减少,弱苗增多。连续阴雨天气,还增加了动植物疫病流行风险。
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焦泰文表示,省农业厅当前工作重点是加快灾后农业生产恢复,抓好“六抢一超”,实施分类指导,力争保产不减收。一是对受淹田块尽快组织排水,及时在田间四周还好排水沟,促进农作物根系恢复生长。二是加强种子调度,保证农作物种子种苗供应。对淹水绝收且补种水稻季节不够的田块,实行“水改旱”。对破垸分洪区,及早投放鱼苗,发展渔业生产。对菜果茶及时进行补苗、提肥。养殖业及时补苗、补栏。三是抓紧修复水毁农业基础设施设备,组织各类农机服务主体和农机户及时维修、保养农机具。四是加强田间管理,做好肥水调控,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。淘汰处理泡水严重和体质虚弱的畜禽,做好逃逸成鱼的回捕工作,及时解决纠纷。五是加强农机组织调度,及时抢收早稻,确保不误农时。组织力量及时抢收成熟的瓜菜和水果。六是突出抓好动植物病虫害防控,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,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,确保不发生灾后灾。七是超前谋划秋冬农业生产,实现“以秋补夏”。
根据湖北省农业厅各工作组调查了解的情况及各地上报的进度,截至7月15日,湖北省早稻、中稻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等绝收面积295.59万亩,已改种补种面积120.86万亩,改种面积达40.88%。